田野調查成果彰顯兩岸血緣文緣
泉州網3月22日訊 (記者蔡紫旻 通訊員梁白瑜)近日,兩岸專家學者齊聚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參加該館舉辦的今年首場“知行大家談”研學講座。臺灣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陳益源,帶來了學術講座《金門田野報告:看得到卻想不到的》,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汪毅夫教授應邀擔任評議人。
“金門像仙島一樣孤懸在雪白浪不斷涌來的大海之中……”1990年起,陳益源開始從事金門民間文學田野調查,曾在金門主辦過金門學、閩南文化、保生大帝信仰、簽詩文化、科舉制度在金門等多項大型學術研討會,對金門文化有長期且深入的認識。
講座中,陳益源以金門在地的廟宇、神像、建筑、商鋪、碑刻、戲箱子、風獅爺、地方文書等文物史跡和文獻資料為例,講述了“復一亭”上的詩詞、林火才和“一個戲箱子”、一尊腰間有洞口的關公像、金圣宮等個案,以及背后“看得到卻想不到”的動人故事,既分享自己對于兩岸民間歌謠、家書等文化的考察過程、田野調查方法,又印證閩臺在歷史、宗教、人文等領域的深厚淵源,彰顯兩岸割舍不下的血緣與文緣。
陳益源與曾擔任其田調向導的林火才結下了深厚情誼。他說:“林火才是唯一學會完整的閩南語說唱《原子炸彈歌》的人,這首說唱由民間藝術家邵江海創作?!敝v座后,他把自己拍錄的閩南語說唱《原子炸彈歌》珍貴資料,捐給了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還向該館捐贈了《金門村史》《浯江衍派:金門徙衍古同安內地的家族聚落》等圖書資料。
“陳教授與向導林火才及其后人建立了良好關系,這在田野調查中很重要?!痹u議中,汪毅夫對這位中文系出身的跨界學者及其田野調查成果表示肯定,他也回顧了20世紀20年代,顧頡剛、陳萬里等學者到泉州進行田野調查的情況,同時分享年輕時獨自前往石獅永寧田野調查的經歷,增進人們對田野調查的理解。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加強與兩岸學術機構合作共建,著力構建兩岸學術交流合作平臺,注重對臺灣社會歷史和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朱子文化等祖地文化研究,為提高品牌效應和文化陣地影響力持續努力?!敝袊}臺緣博物館館長陳偉平表示,將持續為海峽兩岸文化融合發展賦能。
①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網原創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泉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泉州網歡迎各兄弟網站開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泉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被轉載網站、媒體、當事人若認為有侵權之處請來電告知,我們將及時處理。
③ 由于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稿件作者并與作者取得聯系。為了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及時準確地向權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費,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系,商洽稿費支付事宜。對于使用時未及核實的權利人,可以向本網站提交權利人身份證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網站發布的擁有完全版權的稿件,也請直接與本網站接洽。聯系電話:22500260,22500194。 聯系郵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