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owm8c"></table>
      <td id="owm8c"><ruby id="owm8c"></ruby></td>
      <acronym id="owm8c"><strong id="owm8c"></strong></acronym>
      <p id="owm8c"><strong id="owm8c"><div id="owm8c"></div></strong></p>
      <td id="owm8c"></td>
      民聲有約 特色專題 直播泉州 讀報 美食 健康 文旅 報料 視頻 圖片 創客 V R 縣區



      您的位置: 泉州網>溫陵社區
      2023-01-06 09:04:59 來源:泉州晚報

      南音在國際交流中推動傳統文化認同

      ——“泉州與世界海洋文明”學術研討會發言

      □王維 日本國立長崎大學教授

      王維

      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也被稱為中國音樂歷史的活化石,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南音不僅在閩南地區傳承,在海外,比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閩南人中也廣泛傳播。我主要通過新加坡南音發展的歷程,探討其傳承、變遷和對華人文化認同的作用。

      新加坡有關南音方面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以后,在歷史學、音樂學、民俗學、民族音樂學領域,主要由閩南出身的學者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和研究。經過長期研究,積累了很多成果,現在南音學已成為一門獨立的研究學科,除了對音樂本身的研究,也有對南音的文本和繼承的研究。

      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和認同,南音的傳承者主要來自閩南地區,新加坡的福建人占華人的30%—40%。南音在新加坡的傳播有100多年的歷史,鼎盛時期是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走向衰落,80年代后又重新復興。興衰原因有多方面,既有華人所處內外的環境變化,也與南音本身音樂的特點有關。20世紀80代后,新加坡為加強傳統文化發展,開始調整政策,舉辦與中國傳統習俗有關的活動與文化節等。進入90年代,隨著中國在國際社會上崛起,兩國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增加,華裔青年對中國和南音等傳統文化有了新的認識。還有重要的一點是,湘靈社主導的一系列有關南音的傳承和改革及與中國南音的交流活動,給新加坡南音發展帶來新契機。

      南音在新加坡的傳承和變化過程,與兩國關系有著深遠的聯系。兩國南音的交流,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并產生了積極的文化效果:20世紀70年代末,當時中國南音還沒有復興,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南音樂社對閩南地區的南音樂社提供了一些資金援助,為中國南音復興創造了條件;他們的資助令泉州的南音社數量增加,并通過南音大會等形式,加深了與海外的交流,在交流活動中將泉州南音的聲譽推向國內外;泉州本土南音的復興和發展也對東南亞海外南音樂社的發展予以支持,如派遣教師、提供教材樂器等。

      新加坡南音傳承與發展活動,是為了維系族群的傳統文化和認同。從南音在新加坡的傳承發展可以看出,新加坡華人對文化認同的摸索,不是單一的,是多元的、多層次和混合的,既有華人族群的認同,也包括新加坡人的國家認同。

      責任編輯:
      泉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網原創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泉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泉州網歡迎各兄弟網站開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泉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被轉載網站、媒體、當事人若認為有侵權之處請來電告知,我們將及時處理。

      ③ 由于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稿件作者并與作者取得聯系。為了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及時準確地向權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費,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系,商洽稿費支付事宜。對于使用時未及核實的權利人,可以向本網站提交權利人身份證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網站發布的擁有完全版權的稿件,也請直接與本網站接洽。聯系電話:22500260,22500194。 聯系郵箱:qzw@qzwb.com。

      合作:15880996339 0595-22500230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